每年的七月,国内的孩子在炎炎夏日等待中考,高考的结果,澳洲的小学生也在瑟瑟寒冬懵懂的迎接着中学的通知。在国内,家长似乎比孩子们更在乎中考尤其高考的结果,因为这个教育体制造就的社会现实让我们深深相信,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读书几乎是唯一能够些许改变命运的看似相对公平的方式,成绩好或许并没有最终改变每个人的命运,但成绩不好几乎就注定了你已经失去了人生竞标的标的,除非你胆大心细心狠手辣又不走寻常路,除非你能卧薪尝胆会阿谀奉承还结交了贵人。四十不惑的父母们多少都有过这样的社会体验和心灵征战后的无奈,他们在这个社会面前极端脆弱也非常无助,年轻气盛的冲劲几乎荡然无存,他们其实也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只不过在重重的有形或无形重压下寄望于孩子,避免孩子重蹈覆辙几乎成了是唯一的选择。于是教育成为了中国父母的心头痛,有的人选择了离开,去了国外,去享受传说中比中国更圆的月亮下的教育。有的人选择了留守,便拼了命的带孩子奔波在各色补习班中,再绞尽脑汁的拼凑着自己的社交版图,他们深信有一天这样的社会关系将会发挥作用。
我曾经为孩子的教育很是困惑,我的选项是逃避,我就是那个选择离开的不惑男子。
时间飞快,转眼间我已经写下了近三十篇原创文字,或许词不达意,或许逻辑混乱,但每一篇都真实的记录了我的所感所想。做出移民澳洲的决定,我是做过很详尽的调研,对它的气候,物价,医疗,教育等等都做过评估,尤其是教育,着实让我心生向往。登陆的时机选择也是颇费心机,选择在孩子中文基础已经打好的五年级来澳,为的是在未来,儿子的中文听说读写将不至于轻易遗忘,而同时这个年纪依然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这样他将具备中英文双语的能力。
在我早期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儿子入学第一天我们就和老师沟通,考虑英文是他的第二语言,新的环境也需要适应,就接受老师建议进了四年级,入学后的学校教育一如我之前了解调研的情况,的确是很开心,在学校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玩,老师也会布置家庭作业,但相比国内的小学生,这个作业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任何孩子只要用心,二十分钟就能轻易完成。儿子很是喜欢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育,看着一天天他的英文越来越好,脸上笑容越来越多,也变得越来越自信,我们也就这样愉快的度过新移民的第一年。
慢慢地,随着我们对澳洲一天天的熟悉,我们也尝试着融入当地的社区和当地人的生活,才发现,融入其实很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你会发现,各个种族尤其亚裔人口,几乎都生活在自己同族人的圈子里,所以就有了华人区,韩国区,中东区,越南人区等。成人尚且如此,孩子的身份认同变得很难。在幼儿园的年纪,表面上看小朋友们身处联合国,相处其乐融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学五六年级起,就能看出苗头,同种族的孩子开始有意无意的聚堆,我们时常私下讨论这个问题,很多即便出生在澳洲的华人小孩,生活习惯,语言,文化俨然与澳洲本土孩子无二,当长大进入高中,大学,最终也是在生活在华人的朋友圈中,种族间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千真万确存在的厚厚的隔膜。
这种隔膜也在很大程度上横亘在中国教育和澳洲教育之间,即便我们身处澳洲,即便我们的孩子和澳洲孩子在同一片屋檐下读书玩耍。
当儿子快乐的度过四年级进入五年级,我们开始感受到丝毫不亚于国内的竞争压力,澳洲的小学生将在六年级第一学期(每年三月份)迎来selective school(精英中学)的入学考试,而通常,华人的孩子在四年级就开始为这个考试做起准备,更有甚者,孩子在三年级父母就已经乐此不彼的开始规律的参加各种补习班了。
我们所在的悉尼属于新南威尔士州,共有44所精英中学,精英中学这样的教育体系出现在一百年前,精英入学考试内容包含英语(重点考核词汇,阅读理解和写作),数学和综合能力(GA,有点类似于国内的奥数,但题型更为多样和灵活),其设立的初衷是通过测试遴选真正有学术天赋的孩子,进而重点培养,这些孩子将成为未来国家的栋梁。早期的精英中学数量很少,直至2010年前,整个新州也不过9所,2010年后,这个数字逐渐增加到了现在的44所。如果你去看精英中学考试的官网,上面很清楚的写到:“新州的所有小学不会设立针对精英考试的教学内容。”但澳洲政府教育部门显然低估了亚裔人口的应试能力,既然是考试,我们就会有办法取得高分;既然学校不教,那么我们就给孩子去补课,几年下来,各种由亚洲人开设的补习学校遍布悉尼的各个角落,已然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如果你有机会去各个精英中学尤其排名靠前的学校一看,就会发现澳洲的精英中学其实已经被亚裔学生尤其中国和印度学生占领。80%以上的学生都是亚洲面孔。
你或许不相信,但这就是真相。
当有一天,儿子像往常一样去找同学去玩,被告知朋友去补课了,他悻悻而归。当有一天,好心的朋友委婉的提醒我,要开始给孩子报个班补课了,不然肯定考不上精英中学。当玩耍时身边的华人孩子越来越少,当你听到越来越多的朋友的孩子考上精英中学,被排名第一第二的中学录取,而他们都一直在补课中度过小学的最后两年,我开始重新思考,我开始变得再次烦躁。
隔三差五就能看到澳洲在某个科研领域取得了突破,在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中都名列前茅,在艺术,音乐,哲学等你能想到的社会分类中都能看到澳洲的身影,你就不得不承认澳洲的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这种教育的核心理念归结到一句话就是最大程度的去挖掘孩子的潜能,创造每一个机会最大化的发展它进而成就它。我很欣赏澳洲的教育,所以才做了移民的选择。但遗憾的是作为父母,我完全不能清晰的理解这个教育到底是怎么做的,如何挖掘潜力?而同时我受的教育和我成长的环境以及我身处的世界让我没有耐心去慢慢等待孩子的自省,我也会在和别的父母,孩子的对比中失去自我,担心因为我的决断而让孩子失去机会。
一切最初美好的设想现在看起来都有些想当然。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常常很累并且困惑,我清楚的知道,我们的教育其实是压抑了孩子的自我成长,扼杀了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独特个性,所以选择离开,但当身处已被证明好的教育体系时,我又做不到把孩子完全交给这个教育,必须承认,我已准备回到老路,拿着新瓶,装回属于自己的老酒了。
几乎没有华人父母能够抵挡住这种有形无形的压力,几乎所有的华人孩子都会走进补习学校,然后走进精英中学,若干年后我们依然看到这个世界其实还是西人在主宰,西人在创新,在改变世界,我们也还是在小步快跑的辛苦跟随。
记得耶鲁大学的一位校长演讲中说:“我们的教育并不会为培养了多少医生和律师而骄傲,我们骄傲的是我们培养了多少改变世界的人。”
我想说,其实我们更关注孩子是不是未来能成为医生或律师,我们才不关心他能否改变世界。
不管你愿还是不愿,这就是真相。